大运河畔再添文化新地标!“铜”到拱宸桥~

原创 拱宸
浏览量

图片


二十年前,雷峰塔在西湖畔涅槃重生,中国第一座彩色铜雕宝塔惊艳世界;二十年后,这些铜似乎沿着运河一路流淌,在拱宸桥西岸悄然凝聚成新的艺术图腾——2025年7月,朱炳仁铜入驻桥弄街15号。


在这片“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群”,有“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之称的朱炳仁,通过一件件精美的铜制工艺品,与桥西的市民游客第一次握手。


图片

▲桥弄街15号 朱炳仁铜

图片

“我们这里的所有产品,围绕的就是中国人的‘福气’:福禄寿喜、财运、文运!”


桥西“朱炳仁铜”的店长的面相也很是福气,人高马大,声音洪亮。


从进门开始,右手边是代表文运的如意金箍笔套装、“莲升三喜”莲花哪吒火尖枪笔、“步步高升”竹节笔,左手边的墙上挂满了象征“福禄”的花丝工艺葫芦挂件,象征财运的吉祥中国结铜钱;还有密密匝匝的“招财进宝”小元宝摆件,“瑞鹤顺心”铜梳,“柿必发财”柿子摆件……一眼望去,是满满的金属光泽和“福气”。


图片

▲朱炳仁创作铜壁画《清香自远》,在博鳌论坛大堂永久收藏展示。朱炳仁铜拱宸桥西店展出其同款,为镇店之宝。

图片

图片


朱炳仁铜,以前一直是做工程的。中国第一座彩色铜雕宝塔雷峰塔,中华第一高铜殿杭州灵隐铜殿,中国规模最大的铜建筑群峨眉山金顶铜建筑……还有铜壁画、铜桥、铜匾等产品形态。创新的熔铜艺术,让金属材质的铜脱离模具,从此有了流动的气韵。


图片

▲朱炳仁的第一件熔铜作品《阙立》


随着时代的发展,铜艺术不仅体现在大型工程,更开始向小巧的文创产品探索。探索过程中,朱炳仁铜还有意识地和其他非遗艺术合作,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这个叫‘元起青花’,是朱炳仁‘仁彩十二式’系列的第一件作品,灵感来自于元代的青花瓷,融合了铜胎掐丝珐琅与庚彩技艺。”在过去不久的第八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上,这件作品就作为“两岸和平之礼”亮相了。


图片

▲朱炳仁和熔铜作品《青花系列》


有趣的是,朱炳仁铜选取的意象,除了鹿、马、牛、葫芦、元宝等中国传统吉祥符号之外,还有了苹果、向日葵等更现代或“西式”的元素。“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的C位作品就是一件《燃烧的向日葵》,以熔铜艺术手法对“向日葵”大胆创新,热烈奔放。店内还有衍生出的桌屏、胸针、摆件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几乎每一片花瓣都是不一样的,也可以说每一件向日葵作品都有自己的个性。”


图片

▲朱炳仁和熔铜作品《燃烧的向日葵》


图片

朱炳仁的另一个知名称谓,是“运河三老”之一。


2005年,朱炳仁和城市规划专家郑孝燮、古建筑学家罗哲文为了建成一座“精神上的桥梁”,联名写信给运河沿岸的18座城市市长,开启了中国大运河的申遗序幕。朱炳仁和大运河,从此有了剪不断的缘分。“朱炳仁铜”也星星点点坐落在大运河畔,如今,终于来到了运河最南端的拱宸桥畔。


“运河三老”,从左至右分别为罗哲文、郑孝燮、朱炳仁.jpg

▲“运河三老”,从左至右分别为罗哲文、郑孝燮、朱炳仁


当然,在店长看来,桥西还很适合朱炳仁铜的一点,在于这里齐聚了“老钱”和“新贵”。


“35岁以上的人群,在我们消费客群里的占比是非常大的,企业家、商务人士,也很喜欢买我们这里的产品,桥西有不少这样的消费人群;这里是历史文化街区,也会有很多喜欢非遗、文创的游客会过来,店里的工艺品也会合他们的口味。”


图片

图片


2024年12月,朱炳仁铜就已经确定选址桥西,好事多磨,经过半年的准备,终于顺利开业。接下去,还打算推出与运河相关的文创产品,组织开展“非遗铜学堂”。


“我们会和手工艺活态馆合作,在里面开设拓铜画的体验课程。孩子们就多一样非遗可以体验了。”


图片


2024年,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街区。如今,入驻的非遗店铺越来越多,正以更生动的姿态生长:伢儿们摸着铜画,听大运河申遗的故事;年轻人选了一批“皮造花”饰品,戴着走上婚礼的红毯。


让每项技艺都能找到当代的呼吸节奏,让每项记忆都能寻获新生的土壤。


图片


开业福利


8月18日—8月31日期间

进店打卡,带话题

“#朱炳仁铜杭州拱宸桥西店开业 #朱炳仁铜”

关注并@杭州拱宸桥西@朱炳仁铜

凭小红书发布界面

即可领取精美铜艺礼品一份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