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快递包装、外卖餐盒成为全球城市垃圾治理的共同挑战,如何让居民愿意分类、让资源高效循环?杭州市石桥街道给出了一份充满智慧的答案。通过数字化赋能与模式创新,这里不仅让可再生资源回收从“麻烦事”变成“顺手事”,更探索出一条破解低价值可回收物处理难题的可持续路径,为同类城市社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从“痛点”到“亮点”:一座街道的资源变革
走进石桥街道天堂园社区,曾经垃圾桶旁堆积的快递纸箱、散落的泡沫填充物已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居民手机上轻轻一点的“回收预约”,以及定时上门的专业回收团队。这一变化的背后,是街道对社区垃圾结构变迁的敏锐回应。
随着电商与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石桥街道的社区垃圾中,快递包装、餐盒等衍生品类占比持续攀升,可再生资源占生活垃圾总量超30%。这些本可循环的资源,因“居民嫌麻烦、回收员利薄”的双重困境,常被混入普通垃圾,既加剧“垃圾围城”,又造成资源浪费。
不能让绿色生活卡在“最后一公里”。石桥街道以“垃圾源头减量”与“资源循环利用”为双目标,引入专业团队搭建数字化回收体系,让资源回收从被动等待变为主动服务,从零散无序走向规范高效。如今,这里的实践已成为观察杭州市精细化治理的一个生动窗口。
数字化赋能:让回收服务“随叫随到”
“上午预约,下午就上门,卖废品还能赚积分换日用品,太方便了!”家住天堂园社区的王阿姨熟练地打开“墅袋熊”微信小程序,展示着她的回收记录。这个智慧平台正重新定义着社区资源回收的打开方式。
通过“线上预约—线下响应”的闭环服务,居民可自主选择上门时间,回收员根据预约精准上门,彻底解决了传统回收“时间对不上、价格不透明”的痛点。截至2025年6月,该平台注册用户占社区居民的70%,累计服务超2万户次,总回收量达152吨——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居民参与热情的显著提升,更是数字化对生活方式的悄然重塑。
这种“指尖上的回收”模式,不仅让资源回收效率提升40%,更通过数据沉淀,清晰掌握社区可回收物构成,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支撑,实现了从“粗放回收”到“精准服务”的跨越。
破局低值回收:让“不值钱”的资源有价值
塑料瓶、碎玻璃……这些曾因利润微薄被回收员“嫌弃”的低价值可回收物,在石桥街道找到了“归宿”。街道设立的可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将这些“零散资源”纳入规范回收体系,由专业团队精细分拣、日产日清,确保“应收尽收、应分尽分”。
项目启动以来,仅低价值可回收物就累计回收144吨,相当于减少约200吨垃圾填埋量。这一突破的关键,在于建立了“企业运营+街道支持”的可持续机制——通过整合下游处理渠道、优化分拣流程,让低价值资源在循环中产生经济与环境双重价值,破解了“居民不愿分、企业不愿做”的全国性难题。
“以前扔了可惜,留着占地方,现在下楼就能交,还能换点小东西,何乐而不为?”居民的心声,道出了这一模式的生命力。
理念入人心:让环保成为生活日常
资源回收的可持续,离不开居民习惯的养成。石桥街道深谙此道,通过“线上+线下+场景”的立体宣传,让环保理念从“知道”变为“做到”。
线上,小程序积分商城、环保知识推送潜移默化影响生活;线下,网格员与党员志愿者组成“宣导小分队”,深入楼栋手把手教学,连高龄老人都能熟练使用回收平台;亲子环保手工、旧书交换会等活动,则让孩子们在动手体验中种下环保种子。
这种“浸润式”宣传,让资源回收从“任务”变成“习惯”,从“要我分类”变成“我要分类”,构建起全民参与的绿色治理共同体。
从一个街道的实践,到一种可复制的模式,石桥街道用数字化手段激活资源回收的“末梢神经”,不仅为城市社区垃圾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这里,每一次点击预约、每一次分类投放,都在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篇章。
https://nginx-gsrm.hzyun.com.cn/gsrm/site1/resource/app/template/router/index.html?data=eyJhcnRpY2xlTGliSWQiOjIsImFydGljbGVJZCI6MjEzODg5LCJ1c2VyTmFtZSI6IiIsInVzZXJJZCI6MCwicm9vdFVybCI6Imh0dHBzOi8vd2FuLWdzcm0uaHp5dW4uY29tLmNuLyIsInRva2VuIjoiZGYyOWdlZGJmcy1mMGlycy1vdG1oZXItcHJldi03OGNkYWUxYTQ5MGUyMTM4ODkiLCJsaW5rSWQiOjAsImFydGljbGVUeXBlIjowLCJpc0FydGljbGVBdWRpdCI6MCwiYXBwSWQiOiIxIiwiaXNTaGFyZSI6MSwic2l0ZUlkIjoxLCJjb2xJZCI6Njgz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