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闪耀“时尚之都”——拱墅上演“AI+智慧社会与生活”技术革命
走进拱墅区智慧网谷小镇,杭州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中大”)总部大楼的建筑工地,各项施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走进工地,你会发现一些日常不常见的玩意儿——门口自动化门禁或许不算稀奇,但工人头上的安全帽就暗藏玄机,帽檐装有小型摄像头,当环境温度高于37度时会发出告警;搭载视觉大模型的无人机定时定航进行巡检,及时更新项目进度……项目负责人只需在智慧大屏前,就能随时掌握整个工地的动态,并可远程进行指挥,大大提升了巡检和建设效率。
新中大总部大楼效果图
作为杭州市首批创建的6家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创新空间,区智慧网谷小镇聚焦“AI+智慧社会与生活”,着力打造“基金+基地+产业”一体化的人工智能社会生活圈。依托杭钢半山基地强大算力支撑聚力打造“中国算谷”,在以深度求索等为代表的重点企业引领下,拱墅区正在人工智能赛道上快速发展、不断突破。
作为一家在杭州耕耘30多年的企业,新中大从2013年起,深耕工程建设行业的数字化,如今已成长为行业头部企业。北京大兴机场、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宁海清溪水库等重大项目背后,都有新中大的参与。
“2023年,我们着手启动AI大模型和智能体的研发,是工程建设行业第一家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企业,也是首家推出工程建设大模型的企业。”新中大总裁韩爱生表示,面对人工智能的风口,企业迎风而动,“近年来,我们携手浙江大学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自研推出六和AI平台、灵隐云智能云平台,将AI能力应用于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今年,企业内部又新成立了云智能事业部,持续瞄准人工智能领域发力。”
“依托视觉大模型+语音大模型+具身智能,就可以完成工地现场智能化的作业。”韩爱生介绍,当遇到地下空间、悬崖峭壁等地况比较危险复杂的施工场景时,可以通过搭载垂直大模型的机器狗或无人机,进行施工现场的环境勘查、进度巡检、安全巡逻等工作,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能保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目前这套解决方案已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以及交通建设领域快速应用推广,有效缩减施工进度和成本,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同为智慧网谷小镇企业,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托普云农”)正用AI技术,编织起一张涵盖“空天地”的数据和智能硬件网络,重塑农业未来。
托普云农空天地一体化动态监测网络
在江山市峰田家庭农场,托普云农通过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低空遥感、智能机器人(狗)、农情监测站等智能装备,全面高效采集农田环境、气象、作物等信息,数据同步至最新打造的AI智能体“问稷”,便可自动生成施肥、灌溉等农事建议,进而联动智能装备、无人农机等设备,实现育秧育苗、耕、种、管、收、烘全流程高精度自动作业。
托普云农智慧病虫害监测预警点
“依托我们的数智大田管理模式,江山市峰田家庭农场病虫害防治效率、种植生产管理效率、产量均得到显著提升。”托普云农负责人表示,2024年,农场以“早稻最高亩产754.36公斤,早稻百亩方最高亩产749.83公斤,双季稻最高亩产1585.54公斤,双季稻百亩方最高亩产1577.09公斤”的高产成绩连创4项“浙江农业之最”,推动农业从单点智能迈向全场景数智化变革。
遇事不决,打开DeepSeek求助一下;走进电影院,《封神2》等影片背后有浙江博采传媒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在移动终端上,三六零(杭州)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为数据安全保驾护航;街边的水果店背后,有浙江鲜丰网谷科技有限公司的行业专属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企业在大运河畔百花齐放,正从不同维度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为推动人工智能企业在拱墅扎根成长、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拱墅区正多措并举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程,推动“为企办实事”落地见效,让“时尚之都”散发愈加耀眼的科技之光。
产业要发展,必然离不开资金支持。拱墅区30亿省科创母三期人工智能产业基金、5亿浙江半导体产业精选基金、2亿杭州市首支人才科创基金的组建,为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政府基金支持,形成覆盖“创业孵化—加速成长—快速国际化”全产业链的资本支撑,实现优质项目资源、专业人才资源和高新产业资源等核心要素集聚,实现人才带项目、项目聚产业、产业引人才的良好生态。
除了产业基金全链路的支撑外,拱墅也准备了满满的政策“大礼包”。大运河数智城管委会从数据要素开发、算力、空间要素、创新研发、知识产权、融资、应用场景等九大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激励创新空间内企业高速发展。近日,在“智汇运河 智算未来”2025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会上,拱墅区又加码推出“人工智能22条”政策,从算力服务、模型研发、人才引进等多维度为辖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如今的大运河畔,高能级创新载体正不断开枝散叶——浙大全息智能研究院、浙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港理大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以及众多企业研发机构形成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矩阵,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研究、科教人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不断完善“孵化—小试—中试—熟化—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我们还将不断促进区域内人工智能企业间的交流互动,搭建进一步合作的桥梁。”大运河数智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网谷小镇多为设计研发侧的企业,刚好康桥新能源产业园片区有资源可以承接生产环节的工作,我们会积极牵线搭桥,促进需求互补的企业能就近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局面。”
下一步,拱墅区将与杭钢半山基地深入对接,探讨“算力券”的可行性方案;与相关龙头企业积极沟通,夯实大模型在全区的充分应用,突破模型、算法壁垒,降低企业AI平台私有化部署门槛,依托辖区头部企业的优质资源,助力全区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发展。
“拱墅区政府于近日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5),明确提出以‘科技驱动+场景牵引’为核心路径,聚焦‘AI+’重点赛道发力,围绕创新空间、技术突破、算力筑基等维度制定了一系列目标,为辖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浙大城市学院教授、俄罗斯外籍院士、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院长肖铎表示,拱墅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有着自身的优势,“‘杭钢云’‘浙江云’有着强大的算力支撑,深度求索等龙头企业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政企校合作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杭钢云数据计算中心
在肖铎看来,拱墅区通过精准的场景锚定、深度的产学研融合以及活跃的创新主体展示,生动诠释了如何构建一个“有场景、有支撑、有活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不仅为当下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指明了实践路径,更为未来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描绘了充满无限可能的宏伟蓝图。
“下一步,我认为拱墅区应该持续在优化政策扶持、算力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做深做实,并向世界广发‘英雄帖’,吸引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等前来落地,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效应,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肖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