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32个项目,他的秘诀竟是这三个字!

原创 拱墅发布
浏览量

在拱墅区祥运路新文海归科创中心,杨林生物办公大楼内,招商大使李一超刚刚结束一通项目洽谈电话。自今年3月走马上任,他牵头引荐的32个项目已初显成效:2个项目进入进场装修阶段,6家企业即将入驻园区,10家企业申报大运英才计划,另有8家企业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对接工作。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并非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政企深度协同、携手共进的硕果。“准、快、诚”的三字招商秘诀,正是这场高效协作的生动写照。


图片

图片

优质项目的挖掘,离不开政府的“导航”与招商大使的“寻宝”。作为政企沟通的桥梁,李一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方面广泛拓展人脉,从投资界、行业协会、高校专家处获取项目线索;另一方面,在区委人才办、区科技局、区投促局及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管委会等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带着详尽的产业规划与优惠政策,奔赴北京中关村、深圳、武汉、苏州等地,主动对接目标企业。


图片

李一超(右三)


政府部门提前梳理的区域产业定位和政策细则,为李一超的招商工作指明了方向。他聚焦有扩张或迁移意向的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在融资、渠道销售等方面的需求,并结合政府的扶持政策,实现精准匹配。某短视频企业和某军工软件企业这两个重大项目,便是政企信息共享、精准定位的成功范例。李一超感慨道:“没有政府提供的‘路线图’,我们在招商过程中会走很多弯路。”

图片

招商工作,效率为王,而高效的背后是政企之间的“接力赛跑”。李一超善于捕捉企业的痛点与需求,并迅速联动区级部门作出响应。


曾有一家年播出短剧超1500部的短视频企业,因繁琐的办事流程差点选择落户其他区域。李一超获悉后,立即将情况反馈给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管委会。管委会迅速联合相关部门,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并亮出“大运英才”计划“评审快、资金拨付快、决策快”的显著优势。不到一个月,企业便被这种高效的“政企接力”所打动,果断签约落户。李一超表示:“企业最担心办事拖沓,我们招商大使负责发现问题,政府负责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招商竞争中抢占先机。”

图片

在李一超看来,企业签约只是合作的起点,政企携手做好“陪创服务”,才是让企业安心扎根的关键。他与政府部门分工协作,为企业提供从签约到发展的全流程服务。李一超的团队在园区内协助企业处理注册登记、装修选址、人员招聘等事务;政府部门同步跟进,帮助企业申请政策扶持。以创影医学为例,区科技局协助企业整理申报材料、辅导答辩,李一超则协调园区基金追加投资,最终助力企业获得500万元的人才资助。


图片

李一超(右二)


某军工软件企业起初并不愿意将总部迁至拱墅。李一超联合相关部门,与企业坦诚沟通。政府部门将政策支持内容详细解读,李一超也提前规划好总部落地后的各项配套服务。最终,企业不仅成功获批三类“大运英才”计划,获得500万元资金支持,所在园区还投入1700万元进行投资。在双重利好的吸引下,企业果断调整战略布局,将研发与销售两大核心总部整体迁至拱墅,开启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政府拿出诚意,我们做好服务,企业在这里发展就能没有后顾之忧。”李一超说道。

图片

“拱墅区的营商环境一流,政策兑现及时,基本上每个季度就有一次政策兑现,人才项目扶持资金在企业注册后即刻到账,让企业倍感安心。”李一超对拱墅区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此外,区里对招商大使关怀备至。投促局作为“娘家人”,主动推荐李一超参评F类人才,协助办理社保转接,还定期推送项目信息供其评估,未来还有望推荐他进入专家库。“政府如此信任我们,我们自然要全力以赴,把招商工作做得更出色。”李一超干劲十足。


拱墅区精心构建的招商大使网络,正释放出强大的能量。截至目前,各级招商大使已带来120多条项目线索。除李一超引荐的32个项目外,倚峰资本的王开峰引入生命健康领域优质项目;华登基金的马建忠成功推荐多家科技企业,其中一家已顺利落地;戴德梁行的魏超英积极筹备境外招商活动,推荐多家境外企业。


图片


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充分彰显了“政府搭台、大使牵线、园区聚力”合作模式的强大生命力,也让拱墅“引凤筑巢”的故事愈发精彩。政企同心,方能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力量同频,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拱墅,共同绘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