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杭州·物阜民丰:天竺筷制作技艺
原创
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中共杭州市拱墅区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拱墅区地方志编纂研究室)
浏览量
杭州天竺筷号称“江南名筷”,源于清代,因产自杭州天竺山一带而得名。
当时的天竺山地区是杭州的佛国胜地,香火甚旺。为接应众多香客素斋,僧人就地取材,取当地小竹为筷。当地住户发现商机,农闲时取小竹成筷,修饰筷头,并在筷身烙上鱼虫花草、店家字号等图案,售给香客游人。民国时期,杭州大井巷一带有数十家生产天竺筷的作坊,当时坊间曾流传“天竺筷出了名,做煞了大井人”的谚语。
天竺筷
天竺筷属纯手工制作,原料为生长1到2年的小苦竹,整套制作工序有取竹、刮皮、挫脚、烙花、做红、烘干、磨光、镶头等十几道工艺,制作精良,光洁轻便,染色不褪,价廉物美。筷子上的烙花表现了杭州的人文景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时至今日,天竺筷仍以它独特的工艺与几百年积累下来的文化底蕴,成为承载杭州文化的特色礼品。2009年,天竺筷制作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资料来源:《杭州市拱墅区志》《天竺筷制作技艺》《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资讯网》《历史文化名城丨解码“非遗”·天竺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丨老底子的杭州味道天竺筷的传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