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头的世界遗产运河,那里的人们如何与河共生?

提到荷兰,很多人都知道它是“风车之国”。事实上,它也是著名的“运河之国”:
以阿姆斯特丹4条建于17世纪初的同心半环形运河为代表的众多运河,与境内密如蛛网的天然河道交织在一起,助推了荷兰工商业与海外贸易航运的快速发展。在今天荷兰的生产与生活中,运河也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10年8月,阿姆斯特丹的17世纪运河带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到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同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们之间有着诸多有趣的缘分。
摄影艺术家刘飞越用镜头记录了地球另一端的运河人家。在一万公里之外的荷兰,他们如何生活?

“Serenade·nl”
它出现在花团锦簇的小船上
小夜曲将给予爱意和赞美
黄铜小号吹出这条水路的花之颂歌


桨划开黄金时代的水纹
冒险者的船满载星辉
风车转不尽的年岁
是阿姆斯特丹写给世界的


用肥皂水画一个个星球
轻而丰盈地悬浮在
十七世纪的桥头
一万公里以外的孩子
有属于他们的“一米泡泡日”

运河畔的人们
能最大化地拥有一个瞬间——
他站在二楼远眺河水波光
三色旗帜在廊下飘扬
谁能说他不是国王


2200万辆自行车到了荷兰
骑行者逆着水的方向前行
与运河上的水手们
远远地、擦肩而过

蓝瓷盘托着肉桂香
运河的波光是方糖的形状
城市倒映在杯中融化
护送冒险者们的下一旅程



刘飞越
出生、成长于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巴彦淖尔,后在河北、北京、杭州等地工作生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以新闻和报道摄影见长。
2017年起转向纪实性的艺术摄影,作品先后参加了2017年《当代摄影中的大画幅》摄影联展(杭州)、2023年《巨幅时代:重构摄影》摄影联展(杭州)等展览,并亮相2024年第九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曾获得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优秀奖、北京大学安平公益传播致敬奖,入展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等。编著有《世界摄影艺术之旅》。目前正在荷兰参加驻地艺术项目。

赵刚
1972年生于浙江,英国摄影硕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理论委员会委员。曾担任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摄影专家、中国摄影出版社副社长等职。著有《留学摄影》《世界摄影美学简史》等。2015年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开创艺术家工作室,在大运河数字影像馆引入“文献的艺术:拱宸桥”、“远方的运河”等一系列带有运河记忆的艺术展览。

远方的运河
——刘飞越荷兰“艺术家驻留计划”摄影作品展
免费参观
Free Entry
展览时间
2025.6.22——2025.7.31
展览地点
大运河数字影像馆
(杭州市拱墅区桥西直街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