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历史——“走读大运河”主题书单(一)

原创 拱墅区图书馆
浏览量
图片

图片


6月,大运河阅读联盟正式成立。大运河阅读联盟由来自浙江大学、浙江省作家协会、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等院校及单位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组成,在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旨在围绕“在运河畔读懂自己”主题,探索全民阅读更多创新路径,使阅读融入市民群众的生活,让运河文化焕发时代新风采。


为更好传播运河文化、推广全民阅读,大运河阅读联盟将在2025年陆续开展运河好书共荐行动、运河文献征集行动、运河讲堂等系列活动。本期,将推出首期“走读大运河”主题书单。



“走读大运河”主题书单(一)

图片

《流淌的史诗:京杭大运河骑行记》


图片


作者:刘世昭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索书号:K928.42-64/i5


图书简介:

本书介绍了1981年和2016年,作者两次从北京出发,沿京杭大运河骑行到杭州,将沿途的所见所闻用照片记录下来,不仅真实反映了运河沿线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更突出了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欣赏价值。

图片

1982年12月25日,抵达杭州拱宸桥

图片

1983年,杭州王星记扇厂

图片

1982年,余杭塘栖镇通济桥家具市场



荐书人:

图片

张海龙  拱墅区人大代表、央视纪录片《我与大运河》《江南有苕溪》导演兼撰稿,大运河阅读联盟主席。


推荐语:

刘世昭年过七旬,他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第二次骑行大运河的那辆自行车,如今就收藏在拱墅区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里,成为一件珍贵的藏品。在我执导的纪录片《我与大运河》中,第一个故事就是刘世昭骑行大运河。


相隔35年的两次骑行,整个中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古老的大运河见证了这一切:从城市到乡村都整洁多了,人们的衣着光鲜起来了,房屋高起来了,街道拓宽了,运河里的水多了也清了,河里的机动船多了起来……


早在孔夫子的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挖掘运河,让人员和物资在水上更快地流动。如今,中国大地上仍然留存着接近3000公里的运河河道,从南至北,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把中国连为一体。流淌的史诗,大运河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