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瘫痪丈夫7000个日夜 用柔弱肩膀撑起家庭的天空

原创 上塘发布
浏览量

图片


胡爱南,1954年8月出生,浙江杭州人,现居杭州市拱墅区上塘街道蔡马社区。她只是一位普通妇女,但一提起她的名字,周边邻里无不为她竖起大拇指。


2005年12月,胡爱南丈夫因意外高空坠落致下半身永久瘫痪,生活无法自理,面对困难,胡爱南不离不弃。时年51岁的她专心照顾丈夫,身份既是妻子,同时也成为了丈夫的专属“护理工”,胡爱南二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给了丈夫最大的支持和关爱,将丈夫从绝望的深渊拉回阳光之下,用她柔弱的肩膀为丈夫和家庭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她用二十年充分诠释了什么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的行为也影响着下一代,造就三代同堂的温暖家风,诠释着相濡以沫的人间真情。


飞来横祸 幸福家庭突遭


胡爱南与丈夫结婚后育有一女,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一家人日子过得平淡却幸福。直到200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无情地打破了这个幸福家庭原本的平静生活。


那年12月,正值寒冬,胡爱南丈夫时任工厂水电工,在检修电路时不慎跌落,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却因脊髓损伤导致下半身永久瘫痪。拿到那份沉重的诊断书的那一刻,胡爱南一家如遭雷击,胡爱南攥紧丈夫手:“你在,家就在。”


家中的“顶梁柱”倒下了,而女儿又刚生了宝宝需要人照顾,一家人当即陷入困境。“为了这个家,自己一定要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这句话成了那些年胡爱南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为了家庭,胡爱南很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用自己的全部精力照顾家中的“一老一小”。于是,她每天早晨5点起床为丈夫按摩僵硬的腿部,随后又赶去菜场采购新鲜食材,白天带孙女,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是她脸上依然笑容满面,把家里的一切打理得有条不紊的。


不离不弃 托起丈夫第二次生命


“这些年总见她背着理疗盐袋,为老范做热敷。”据社区工作人员回忆,无论酷暑严寒,总能看到胡爱南推着轮椅带丈夫在小区里散步,夫妻二人不离不弃的身影,让小区内的居民纷纷感慨不已。


丈夫的康复之路无疑是漫长而艰辛的,他出院后情绪有些不定,后来因为褥疮感染使得心理更加难受。为了安抚丈夫的情绪,那段时间,她对丈夫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治疗,我们要一起看到孙女出嫁。”好在经过专业护理,丈夫的褥疮感染很快就痊愈了,悲观情绪也慢慢平复了下来。


图片图片


20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护,胡爱南既是丈夫的“保姆”,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又是丈夫的“医生”,为他推拿按摩。他们的家里有着数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丈夫的血压数据、用药时间、康复进度。很难想象,这些让人惊叹的护理日志,竟出自于一个完全不懂医学的妇女之手。


在经历不幸、绝望和迷茫后,胡爱南用自己的爱给予丈夫“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她用“这个家一定会好起来”的坚定信念,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如今,看着家中儿孙满堂、子孝孙贤,胡爱南倍感欣慰。


三代同堂 孝善家风传承延续


如今,胡爱南一家已经搬到了全新的回迁房里,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幸福。在胡爱南的影响下,女儿成家后为了能随时照料两位老人,主动选择与父母同小区的母子套。胡爱南和女儿特别喜欢买鲜花布置家里,让不方便出门的老范随时赏花。“自从我父亲得了病以后,母亲每天都细心地照顾着他,我们都看在眼里,很感动。我们也在向母亲学习,把这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传承下去。”胡爱南的女儿范范表示。


如今,胡爱南的两个孙女也在两代人爱的滋养中茁壮成长。20来岁的大外孙女目前在韩国留学,小外孙女今年刚满10岁,每天放学都会先到外公床前打招呼,跟两位老人进行互动,鬼灵精怪的,常常逗得老人哈哈大笑。


小巷大爱 平凡坚守闪耀时代精神


每每聊起胡爱南照顾丈夫的事情,她总是很淡然,坦言道:老伴老伴,就应该相互陪伴到老,自己只是做了一名妻子该做的事。“她用二十年充分诠释了什么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为了让这份“小爱”在社区里持续传递下去,在胡爱南牵头带动下,小区成立“护老志愿队”,20户家庭结对帮扶独居老人,让孝善文化在社区生根发芽。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从青丝到白发,胡爱南用7000多个日夜的坚守,将一场意外带来的苦难熬成了三代同堂幸福生活的蜜糖。“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流传千古的经典爱情誓言,正在胡爱南身上体现,如同一盏温暖的明灯,照亮了他们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