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记忆到人间烟火,平炼路“共富市集”的全新亮相
东北烤肉串的香气与现捣柠檬茶的清冽在空气中交织,文创手作摊位上精巧的宋韵饰品引来年轻姑娘驻足。傍晚时分,位于拱墅区康桥街道平炼路中央景观大道的市集逐渐热闹起来。
这条承载着工业文化记忆的景观长廊,如今以“共富市集”的全新面貌亮相。
2022年,平炼路首段开通。今年,市商旅运河集团下属建管公司联合康桥街道、百县千碗与武林夜市运营团队,将600多米的景观大道转化为“线性共富空间”。
首期100个摊位中,75个已入驻商户,涵盖非遗手作、创意轻食、地道小吃等多元业态,日均人流量2000-3000人,实现了“流量”与“留量”的双重突破。
走进大道市集,入口处可见四个残疾人爱心摊位。33岁的聋人杨杨经营着其中一家手打柠檬茶摊,初入市集时,运营团队便为杨杨提供了特别支持,不仅将摊位安排在市集入口黄金位置,还细致指导其摊位布置,确保他的“无声茶饮”能被看见、被品尝。
更令杨杨安心的是市集创新的扶持模式:无需预付高昂租金,一切费用从每日收入中灵活分配。“摊主获得80%的经营所得,市集仅收取20%的费用,其中已囊括了部分运营成本。”大道市集负责人叶连忠介绍,这种“轻装上阵”的方式极大降低了创业门槛与风险。目前,杨杨的摊位日均营业额稳定在400元至900元之间。
夜市中段聚集青年创客与社区巧匠,夜市西侧则设置了城市治理疏导摊位,吸纳了8家流动摊贩“转正”,曾经的“打游击”变为稳定营生。
38岁的东北大哥刘彦林在市集里经营着一家东北烧烤摊,凭借着地道的家乡风味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积累了100多位回头客。“以前推着小车沿街叫卖,风吹日晒不说,心里总是不踏实,就怕被劝离。”刘彦林一边翻烤着肉串,一边说,“稳定的经营环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我的日营业额从过去街头摆摊时到现在,生意翻了两番。”
从机器轰鸣的工业动脉,到流淌人间烟火的共富长廊,平炼路的蜕变铺就了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家门口”共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