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来运河广场看记忆里的露天电影!

原创 拱宸
浏览量

图片


拱宸桥,承载了杭州城北几代人的记忆。


近10多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拱宸桥一带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老底子的生活似乎渐渐隐入历史,又恍然无处不在——百年的桥古朴厚重,街巷的名字藏着往昔的故事,而那些消失的井台、茶馆、电影院,也以另一种方式被铭记。


如今,像贺小龙这样的老人,既是变迁的见证者,也是记忆的守护者。他们的讲述,让那些泛黄的岁月,在时光的长河里闪闪发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贺小龙老人的脚步,走进他的回忆录。


图片


拱宸桥,南来北往的船只多,又靠近四乡(东、西、北,三面临乡),赶集、赶庙会的农民也多。历史上租界的“繁荣娼盛”,又造成以前的“五馆”(茶馆、酒馆、赌馆、烟馆、妓馆)盛极一时。


“五馆”中后来遗留的是酒馆、茶馆,数茶馆的功能最多,以前有演戏、说书的,许多名艺人都来演出过,“盖叫天”是经常来的。到我小时候,茶馆只剩了两爿,一爿叫品芳茶楼,一爿叫荣华茶楼。荣华茶楼在二马路,还有说书的。


二马路,也称“里马路”,有“横里马路”和“直里马路”。横里马路,东西向,西面可达拱宸桥,大致在现在的运河广场当中,这一路以前是拱宸桥最繁华的地段。为啥称“二马路”?为啥没有“一马路”“三马路”?说不清楚。(整理者注:“二马路”有两种说法,一是后人误解“里”为上海话“二”;一是与“幺二”的说法有关,“幺二”是站街女,所谓的“娼”,以前集中在此。)

494adcf25fb09b7ca5205cf6e716b10.jpg

▲原台州路里马路口

图片

▲清末荣华戏园戏单

图片

▲荣华戏园


50年前的品芳茶楼,生意依然红火。天还没亮,康桥、祥符桥、船厂桥、瓜山、拱宸桥西的农民陆续来了。都“老王老位”(各人坐惯的位子)坐好,等茶馆门口的灶头烧滚开水。那灶头以前烧柴禾,后来改烧了煤。


等水滚的这一段时间,茶客们早聊开了,有的是边吃烧饼油条边聊,“灵市面”,现在说是“交流信息”。开水来了,一把大茶壶上来,冲泡的都是蛮便宜的红茶末儿,桌面热气腾腾。


近9点钟,茶客逐渐散尽。等到中饭吃过,下午场开始。上午下午各有不同的人群,茶价也不同。上午茶5分,下午茶有大书(评话),好像是1角一位。大书先生高高在上,坐一张围了红布的桌子,惊堂木一拍,“薛仁贵征东”开始。说大书的人噱头多,茶客笑声不断,如痴如醉,直到“且听下回分解”。


我刚听大书时,是周六的下午,放学得早。慢慢地,“戤壁”(站立无座)大书听上瘾了,每天放了学赶紧去听个“尾巴”。有一天3点半落课,我听完大书回到屋里,才发现书包丢了。我老子问我到哪里去过了?我老老实实说在“品芳”听大书,被我老子“煞煞灶灶”(煞灶,比喻厉害得连灶司菩萨都噤了声,不敢向玉皇大帝汇报)拷(即“打”)了一顿。


后来我喜欢讲故事,爱阅读,也是受了听大书的影响。1970年,我进工厂,开始记日记,出黑板报,写小文章,也可以说是得益于听大书这种文艺形式。


图片

▲拱宸桥边集市小巷

图片

a8c01825a2e5275502d1633f4ca9fb3.jpg

▲运河沿岸的茶馆


二马路一带有两爿饭店,一爿“天乐园”;一爿“小香园”。


“天乐园”要比“小香园”大,一早,瓜山等地来的农民农产品卖光,小生意做好,总要在“天乐园”吃碗老酒,吃碗面,算是中饭吃过再回去,每天上午热热闹闹。


我阿姐结婚时,也是在“天乐园”办的喜酒。我记得蛮清楚,一桌喜酒才36块钞票。改革开放后,有退休工人也办了一爿饭店,态度好,价格便宜,“天乐园”就慢慢开始走下坡路了。

“天乐园”转弯角是“小香园”,不做酒席,专做面点生意。麻心汤团是“小香园”最叫得响的,1角2分一碗,六颗。早点的烊糖糕,也远近有名。


20世纪80年代初期,饭店有了冰箱,住家都还没有嘞,“小香园”卖冷饮,冰果露、赤豆汤,8分钱1大杯,相当“吃香”,一到热天,生意是“嗡起嗡倒”(指顾客多)。“浙麻”“杭棉”的工人中班出来,“小香园”里里外外全坐满,凳儿桌子一直要放到马路口,都是吃冷饮的。


冷饮的外卖比店堂吃来得便宜,拱宸桥一带的住家都拎了热水瓶来“小香园”,1角2分一热水瓶。大人们忙着做晚饭,我们帮着把毛豆儿剥好,娘老子总说,“奖励你们一热水瓶冰果露”,赶紧,拎了热水瓶跑了去。


b47037dcfecbe879b8364e184c210d3.jpg

▲原金华路口

图片

▲现在的金华路


图片


以前的大众电影院,在现在的金华路“百瑞大饭店”位置。“文化大革命”后老电影复出,这里成了拱宸桥地区最热闹之处。每一部新影片出来,电影院门口的马路上,人满为患。当年最叫座的是戏剧艺术片《红楼梦》《碧玉簪》,连映数日,万人空巷,连凌晨的场次都一卖而空。当时在拱宸桥的大小工厂、各种场合,都能听到《红楼梦》与《碧玉簪》的唱腔。

图片

▲荣华茶园后改建成大众电影院

c22818ab01f72e22fc6eded660779c9.jpg

▲现在的百瑞大酒店


那时候我是“杭一棉”的工会文宣员,也是电影院的业余宣传员。每一轮电影上映,我可以凭证去领一个座号,免费看一场首轮电影。第二天,再去为工人订集体票,当时的电影票是1角2分一张。


前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的电影上映时,又是一波“风头”,像《宁死不屈》《多瑙河之波》,票子都搞不到。那时候连“杭棉”礼堂也放起了电影,再远一点,扬伦造纸厂、华丰造纸厂也放电影,每到此时,拱宸桥周围都有人背了小凳儿赶去看。


当年谈情说爱的最大“模式”,就是看电影。因为我手中握有电影票的分配权力,不少热恋中的男女同事常有求于我。也是因为我有这么一个方便,在女工众多的“浙麻”,我找到了称心如意的爱人。当时,我包下了丈母娘、舅佬想看的所有电影。


图片

▲杭一棉礼堂门票

图片

图片

▲2018年5月在民星大舞台播放胶片电影《寻子遇神记》


20世纪80年代,大众电影院翻新,有了软座,有了小厅。但娱乐的形式也多了,“大众电影院”渐渐走向衰落。


图片

▲2000年,大众电影院即将被拆除


图片

露天电影限时返场


城市在变,但对过去的珍视从未改变。对文化记忆的守护将以一种特别的方式重现——


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发行分公司主办的“运河梨园夜·光影映万家”京杭大运河沿线京剧电影巡游展映活动,将在北京、天津、沧州等运河城市举办5场,本周三来到了运河最南端!


4月30日傍晚,拱宸桥畔将开展露天京剧电影放映活动。深度了解运河与京剧的渊源,趣味互动赢取限量版京剧主题纪念品,在晚风中一起欣赏《群英会·借东风》。


📅活动时间:4月30日(周三)17:40-21:11

📍活动地点: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 民星大舞台


图片

图片

▲往期露天电影播放活动现场


记忆会老去,但文化永远年轻。带上家人朋友,来听戏!


部分文字来源:《拱宸桥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