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治理新范式,康桥村有“新招”
原创
橙柿互动
浏览量
“书法社需要专业老师”“舞蹈队想延长场地使用时间”……康桥村社区的基层文化管理员马倩雯,在她的手机里6个社团服务群消息不断跳动,她的备忘录里还详细记录着各社团的需求。
作为居民口中的“健康群团管家”,她创新推行“一社一群一专员”服务模式,为书法社、舞蹈队等6大社团提供精准支持。墨之缘书法社从最初5名爱好者发展到12人规模,得益于她协调固定场地、引进专业师资的“管家式”服务。
面对社团老龄化、资源短缺等难题,康桥村社区通过“红茶议事会”平台梳理出6项文化服务清单,整合辖区专业场地、特聘教师资源,为每个社团定制包含课程优化、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服务的“成长资源包”。
每周二下午,党员葛夏萍都会在小区游步道上开展太极教学。她带领的太极队不仅是“市学习型社团”,更孵化出多名“健康带练员”。这种“党员-社团骨干双向转化”机制,已培育7名文化带头人,形成“骨干带社团、社团育新人”的生态闭环。
文化服务与民生关怀的深度融合,让幸福变得可感可触。“文化不是空中楼阁,要扎根社区肌理。社区计划推出52期精品课程,预计惠及2500余户居民。”康桥村社区党委书记莫小敏表示,未来将通过党建引领持续深化“社团育苗”模式,孵化更多特色项目,让文化社团成为基层治理的柔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