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打卡+健康改善,康桥街道启用健康积分机制
中青年正进行有氧运动、青少年参加身高体态训练营矫正姿态、老年人躺在智能垂直律动沙发体验抖动按摩……近日,康桥街道开展“好社区”运动健康积分赛暨第二届健康家庭评选活动。
“今天带着父母练了八段锦,孩子完成了体态矫正课程,我自己也按处方完成了力量训练。”在“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智能打卡屏前,参赛居民李女士展示着全家共同打卡获得的15分家庭积分。据了解,此次活动利用“运动打卡+健康改善”双轨积分机制,居民既可通过定点运动、家庭共练、健康分享等日常行为积累积分,还能通过体质改善数据获取额外积分。
“此次比赛创新性地打通了运动场景与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通过连廊直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测、评、导、练’的服务闭环。”康桥街道“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负责人陈彬青介绍,活动开始前,100户家庭已完成首轮体质检测,青少年的脊柱健康数据、中青年的心肺功能指标、老年人的骨密度数值都已分类建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动健康联合门诊会根据体测结果为参赛居民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既避免运动伤害,又能精准提升训练效果。”
“每次课程都像在解开身体的‘死结’,现在肩颈僵硬和腰背疼痛明显缓解了。”33岁的设计师钟女士曾因长期伏案工作导致20度的含胸驼背和轻度脊柱侧弯,经过15次专项训练后,体态角度已改善近半。她的运动处方不仅包含每周3次针对性的胸背强化训练,还搭配了2次有氧运动,运动数据实时同步至家庭医生端,形成动态健康管理闭环。
据了解,积分赛开赛首月线上线下累计已产生4000余次运动打卡,运动社群传播覆盖超一万人。每当暮色降临,“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灯光依然明亮,跃动的不只是健身的身影,更是康桥街道构建全民健康共同体的创新实践。在物理空间上,一张运动健康地图串联起全街34个嵌入式运动场,打造“一中心多点”的15分钟健身服务圈——每个场地配备数字档案,实时显示场地类型、指导员信息、社团活动动态,让居民按需“点单”。
在社群治理上,10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与56个体育社团形成“专业智库”,通过定期培训、经验共享将“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变成“社区体育治理孵化器”。“在这种‘空间可及+组织赋能’的双重驱动下,居民自发地加入兴趣部落寻找运动搭子,全民健身是‘大家一起玩的游戏’。”康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这个占地超1200平方米的健康空间日均接待锻炼61人次,累计服务周边群众约9000人次,938份健康档案记录着居民的点滴进步。通过运动积分赛的纽带,这里正升级为联动全域社区健康服务的“4S店”——以科学(Science)运动处方精准匹配个体需求,以社群(Social)联结激活邻里共练热情,以场景(Scene)贯通串联健身资源与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以服务(Service)直达实现“测、评、导、练”全链闭环。
康桥街道将持续放大“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运动4S店”的辐射效应,借助阵地优势,建立覆盖全人群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让“运动是良医”的理念从专业场馆渗透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真正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