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边,上新了一家绝不撞款的首饰店!

原创 拱宸
浏览量

图片


2024年末,李子柒用一条关于“雕漆隐花”的视频,惊艳回归;


2025年,全球华人迎来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五洲同欢。


一项项非遗技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越来越丰富的传统文化与大众“双向奔赴”。当代中国人,亟需更多的非遗“妆点”生活。


桥弄街上开起的这家店,就能满足你。


图片

▲桥弄街13-2号 瓷予非遗手作

图片

“瓷礼予你 万般皆喜”,是“瓷予”店名的由来。主理人顾顾和木木希望,每一个收到这份手工艺品的人,都能收获一份喜悦的心情。不过,除了陶瓷摆件,店内还有软陶、大漆螺钿、点翠等传统非遗手艺制品,以及水晶、珍珠等较为现代的首饰。琳琅满目,从一些古朴的细节能感受到手作温度,仿佛跌进一座微型的非遗手工博物馆。


图片


大漆螺钿,是主理人颇为骄傲的手艺。“‘百里千刀一斤漆’,一棵漆树一生也只能生产20斤漆,材料珍贵。这门手艺最早可追溯到八千多年前,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东汉的一些上了大漆的文物,现在都没有被腐蚀。店内有不少大漆螺钿的工艺品,店主拿起一个蝴蝶型的吊坠向我们展示:螺钿手工切割出来造型,在漆黑底胎上蜿蜒出银河与山海,在明暗交错的瞬间霎时折射出碎钻似的虹彩。


“大漆螺钿的工艺复杂,这样小小一个,制作也到将近一个月。因为上了一次大漆后,还要自然阴干一周,再一遍遍打磨。这也是为什么它作为非遗,却没那么普遍的原因。”


大漆工艺虽起源于中国古代,在日本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但有来自日本的客户,在店里初次见到仍惊为天人,“没想到国内的工艺现在做得也这么好!”


图片

图片

▲漆珠

图片

▲软陶


点翠,也是店里引人注目的一种非遗手工艺。点翠最有名的是孝庄皇后的一顶凤冠,当时是用翠鸟羽毛制成。“翠鸟列为保护动物之后,点翠就改用孔雀毛、鹦鹉毛。你看这只,在灯光下是蓝绿色,背光就自然变换成深蓝色了。”由点翠工艺所制成的饰品,冲淡了金属刚硬的高冷气息,颇有几分“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的风姿。


图片

图片

▲点翠

图片

图片

▲非遗绒花发簪


主理人说,等到秋冬,店内会更多地推出绒花。春夏用玉,秋冬簪花,古人的生活很是风雅,当代人的体验也可以如此。

图片

顾顾和木木关于非遗的故事始于2020年,一个“因为自己喜欢,所以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见”的信念,一直支撑着她们从拜访老师学习手艺、参与市集、摆摊到最终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店。


“几乎走遍了杭州城。也去了运河边的大兜路、小河直街,但最终还是停在了这里。但是那时候这里没有位置,我们就等。一直到6个月以后,看到这里招商,我们立马打电话联系了。”


在她们眼里,桥西几乎是“天选之地”。作为首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街区,这里的非遗资源、活动都非常丰富。来桥西游玩的人群与她们的客群有很大重合度。


“这里的人群是对历史文化感触比较深的,是真正对文化、艺术感兴趣的。很多游客喜欢进来逛逛。也让我们遇见了不少热爱非遗文化的‘有缘人’。”


图片

▲瓷予的主理人顾顾

图片

图片


之前,瓷予组织漆扇的体验活动,有一个客户非常感兴趣,之后也时不时光顾店里,和顾顾、木木聊上几句。上个月,他特地又来到瓷予选购了一些东西,然后和她们告别。说,自己很喜欢瓷予的这些非遗手工艺品,看到了顾顾和木木的成果,他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做这方面的创业。这一际遇让两人很有感触。


“看到有人因为我们,决定坚定自己热爱的东西、走上非遗的深耕之路,我们觉得很感动。”


桥西的游人来来往往,或许有许多人,就是因为走进了瓷予,对非遗手艺有了新的认知、产生更深的热爱,从而成为传承和发展路上的一份子。这也是顾顾和小林的期望。


图片

▲漆扇体验活动

图片

图片

▲漆珠制作体验


拱宸桥畔的商圈叫“拱宸400”,这里的魅力又似乎远远超越了400的年限。从可以溯源八千年的大漆,到汉代出现、明清盛行的点翠,这些工艺仍然聚集在“拱宸400”,生生不息,不断散发出新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