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千年运河的“活力密码”:一场横跨古今的创变接力——新运河的时空对话

康桥发布
浏览量

京杭大运河,这条横贯南北的“人工长河”,自春秋开凿至今已流淌2500余年,而杭州段的运河更以“南起余杭,北至涿郡”的枢纽地位,成为沟通陆海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隋代以降,运河的贯通让杭州跃升为“东南名郡”,运河之水不仅滋养了“钱塘自古繁华”的盛景,更在杭州的城市肌理中刻下“因河而兴”的基因密码。


如今,以石祥路为界,以南的传统运河秉承“微改造、精提升”的匠心理念,以绣花功夫实现古韵与现代的融合共生,呈现水岸互动、文旅融合的生动画卷。


图片

图片

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未来艺术中心段实景图


而石祥路以北的新运河,则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大运河新城建设,贯彻“产城人文”融合理念,将历史文脉转化为发展动能,市商旅运河集团基于其独特的城市界面,正在构筑一幅以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建筑群为主线的新运河壮美画卷。


区域发展

集聚资源,激活城北


曾经杭城的城郊接合部,大运河新城以大城北建设为契机,正在进行一场蝶变——从交通路网建设到教育医疗资源配套,这里的发展如火如荼。


从地铁4号线的开通,到地铁15号线的开建;从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平炼路段的建成,到2024年2月丽水北路的全线通车……大运河新城的交通网络正在不断延长!


图片

杭州育才大城北学校实景图


运河湾实验学校、育才大城北学校(小学部、初中部)、卖鱼桥小学文润校区、上海世外、杭十四中、杭十四中附属学校、源清中学(在建)等优质教育资源汇聚,大运河新城正在打造杭州教育“新高地”,让“好学校”就在“家门口”。


医疗资源的进驻进一步提升了大运河新城的价值。浙大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已建成启用,目前周边还有树兰国际医学中心、华润国际医疗中心等医疗资源正在建设中。


城市发展是一场资源的迁移、叠加、集聚,大运河新城正在交错上演城市的聚变和裂变。


文化交融

古今对话的“双面绣”


作为千年流动的文化血脉,大运河如同一条流动的丝带,串联起古今文化。而沿岸的工业文化、属地文化也在交融中共生。大运河新城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文化的印记深入骨架。而运河文化则以各种文化场所为载体,浸润着这片土地,形成了“新旧共鸣”的和谐乐章。


图片

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谢村段实景图


在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中,谢村段以工业再生、场地重塑为设计理念,结合本身码头场地的运输特质及印记,以现代、工业、简约设计语言重现原有特质,充分表达工业管道、堆场、运输转运的独特气质,讲述场地故事,营造与市民生活互动的活力水岸。


将于今年完工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暂名)项目,将打造成创新型、体验型和文旅融合的世界级中国文化地标。


于2024年12月开工建设的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将通过对工业遗存的保护、开发、利用,构建集先锋艺术演艺、特色艺术商业、创新科技产业于一体的有机更新都市新场景,打造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文化艺术新高地。


以文化为媒,新运河织就了一幅精美的双面绣,一面绣着古老的历史文化,一面绣着现代的城市发展。在这里,古今对话、文化交融,为大运河新城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生态改善

从“晴天灰雨天泥”到“休闲运动滨水空间”


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标志性项目之一,于杭州亚运会前亮相,全面提升了京杭大运河、电厂河、杭钢河、宣杭铁路防护绿带、支流水系及新开挖河道等全长23公里的滨水公共空间环境,让市民游客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困扰。滨水公共空间强化了休闲运动属性,建成了漫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三道一体贯通,设置多处健身及运动广场,进一步完善大城北区域的体育服务设施,充分满足周边居民的休闲运动需求,真正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


图片

运河西岸景观带 (周家河-余杭界)效果图

图片

周家河步行桥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