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文化特派员之家”落户拱墅!
自今年5月浙江在全国首创文化特派员制度以来,依托大运河文明实践街区——祥符老街空间场域,立足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活化利用,使历保建筑茧行“活起来”,推动“浙江省文化特派员之家”落户拱墅,成为唯一一个展示浙江省文化特派员制度优越性的“有形”窗口。
12月23日,在浙江省文化特派员之家,省委书记王浩考察展示馆、学习交流空间,了解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成效。
按照“一馆一厅一空间”空间布局,打造一个文化特派员工作展示馆、一个文化特派员文化会客厅、一个文化特派员学习交流空间,为全省三级文化特派员提供展览展示、学习教育、交流互动、共同提高、日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人才驿站”,为文化特派员所在地的各类村(社)产品提供线上线下交易的渠道,更为全省1573位文化特派员提供一杯清茶一杯咖啡的关怀和温暖,为更好地发挥“智囊团”作用提供各项服务保障。
浙江省文化特派员之家
浙江省文化特派员之家展示馆
浙江省文化特派员之家展示馆
浙江省文化特派员之家展陈馆
浙江省文化特派员之家文创展陈空间
今年以来,拱墅区聚焦统筹谋划、立足资源禀赋、突出项目支撑,积极探索文化特派员制度赋能精神富有高地建设拱墅新路径,以文化促进物质精神共同富裕。
截至目前,拱墅区已选派18名优秀文化人才,赴街道、结对社区开展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他们以文化为“支点”,走基层、访民情、育文化,解读文脉、挖掘宝库、创新理念,激发基层文化活力,带动文化产业,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呈现了一场跨越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盛宴,深刻展现了文化特派员在其派驻区域精耕细作的创作成果,助力实现基层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新局面。
传播新思想,让理论学习成为日常。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文化特派员的首要任务。拱墅区文化特派员各出高招,吸引越来越多人靠近新思想、践行新思想,把思想讲鲜活、把理论讲透彻。祥符街道文化特派员徐伟兵,积极发挥派出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优势,匹配赋能文化项目建设,通过举办“大运河文化传承与社区营造”学术研讨会、大运河文化讲座等活动,不断增强理论成果转化的触达率、针对性和感染力;和睦街道文化特派员曹福然聚焦华丰社区折射的大运河工业遗产——华丰造纸厂的红色根脉挖掘及大运河文脉承续,通过开展“红色华丰人”演讲等五大活动,培育打造一支红色华丰理论宣讲文明实践志愿队伍,不断彰显华丰文化的核心特质与精气神。
祥符街道文化特派员徐伟兵开展大运河文化学术研讨
和睦街道文化特派员曹福然打造华丰记忆理论宣讲文明实践队伍
探索新路径,打造普惠共享精神家园。通过深化派出单位与属地街道社区结对共建,深入摸排基层文化需求,举办200余场次文艺演出、文化惠民服务等活动,文化特派员还俯下身子育队伍,组建各类本土文化文艺队伍,将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最后一公里”。上塘街道文化特派员李胜联动本单位杭州新青年歌舞团文艺文化资源,打造“有礼上塘,伙伴+”品牌,通过专家学者、文艺名家、社区居民、院校师生联动等方式进行评书、情景剧、小品等基层多样化文艺精品创作,指导《风雅梦华游》获评省、市舞蹈大赛“双料”金奖。
上塘街道文化特派员李胜打造《风雅梦华游》文艺精品
挖掘新内涵,大运河畔更有“文化味”。立足大运河文脉传承,依托“大运河文明实践带”,盘活串联全区19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47家社区文化家园、国家级博物馆群落等,通过更加多元化的形式,让非遗文化走出“深闺”,在更大范围内可知、可感、可触、可体验。半山街道文化特派员许卓恒经过调研后提出开展保护和唤醒省濒危级非遗“灶画”民俗项目,通过恢复半山老灶头、举办大运河非遗“灶画”创作征集等六大系列保护行动,在“灶画”的氤氲烟火气中,推动文化赋能基层发展;武林街道文化特派员吴哲指导的非遗项目天香楼传统菜肴制作技艺获市级美食大赛双料头榜,并将盘扣、天竺筷等传统文化技艺融入竹竿巷大运河社区食堂,让老百姓在烟火气中感受舌尖上的“文化味”。
半山街道文化特派员许卓恒打造非遗“灶画”民俗传承品牌
引领新发展,物质精神共奔“富”。进一步深挖细研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文化的滋养下孕育发展新动能,以文化助力共同富裕、精神富有。依托浙江省文化特派员之家文化交流空间,不断整合祥符老街历史文化资源,推出包含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要素流转等在内的“文化套餐”,串联街区50余家沿街商铺、20余个基层文明实践点,形成运河有礼、运河有戏、运河有乐、运河有益、运河有味、运河有样(Young)等“六大文明实践幸福场景”,实现双向赋能,探寻共富密码。
大运河文明实践街区“有礼”地标
大运河文明实践街区“吉祥有礼”文明驿站
激发新活力,为基层注入文化动能。为深化文化特派员制度建设,拱墅区积极构建“区统筹指导、街道负责、社区抓落实”三级协同、分级管理的服务管理体系,固化每月工作例会制度,完善“轮值制”“记录制”“主题制”,组建省市区三级文化特派员工作组,推动文化特派员制度不断向纵深发展。潮鸣街道文化特派员徐亮推进的“运河·潮书房”焕新亮相,发挥文化特派员“桥梁”作用链接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拱宸桥街道文化特派员韩建勇每周三次古筝公益演出场场爆满,大型公益演出“百人筝汇”圈粉无数,桥西音乐角获中国文明网点赞宣传。
拱宸桥街道文化特派员韩建勇打造“非遗浙派古筝艺术”
天水街道文化特派员李琼瑶“粉墨胭脂 ”戏曲文化品牌
再掀新声势,出圈出彩奏响最强音。用深用好“拱墅优礼”视频号等新媒体,依托“杭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平台”,为居民提供各类线上线下课程资源,打造互助式、共享式文化服务场景。首推拱墅区“文化特派员日志”系列短视频近百个,经验做法屡次获“学习强国”、浙江日报等各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全网浏览量超百万次。“唤醒保护濒危非遗‘灶画’激活运河文化密码”短视频被学习强国总平台抓取,播放量破50万+;灶头画、泥猫、长庆丝绸等辖区非遗系列文创产品,在文博会“文化特派员展区”惊艳亮相;举办上塘Chill有礼生活季活动,线上线下开展辖区三级文化特派员交流观摩,在线观看人数近万人。
下一步,拱墅区将继续高点站位、高效统筹、高质推进,聚焦大运河文化金名片,以“浙江省文化特派员之家”为示范引领,以起步发力赋能全程发力,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上花力气,在增加文化附加值上下功夫,着力讲好文化特派员工作的大运河拱墅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