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智能、更安全 文晖街道试点打造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新模式
“以前地下室电瓶车乱停、杂物乱堆,万一起火了那可不得了。改造完以后,现在摄像头能实时监控这里的情况,整洁又安全。”家住流水北苑的徐阿姨对于新改造的电动自行车停车库赞不绝口。
去年,拱墅区文晖街道流水北苑被纳入“提升改造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点”民生实事项目小区之一,在原来老旧小区改造的基础上,对地下室进行了智能化的提升,共新增视频监控摄像头22个、热成像摄像头4个、智能烟感28个,同时增配泡沫灭火装置2台、电磁式悬挂干粉灭火器52套,并提升了消防喷淋设施,依托拱墅区智慧消防应急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和流水苑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的远程联动。目前已完成平台预警处置40次,其中抽烟高温警告23次,天气高温感应警告17次。
“发现高温火点,请立即处理!”社工小何也在现场做起了示范,只见他在停车库内点燃手中的打火机,微消站的智能大屏上便出现了预警提醒,并同步对地下停车库进行语音预警。
“这套系统可以通过烟感以及热成像摄像头,实时监测地下室内的情况,一旦车库内有电动自行车起火,智慧烟感立即报警,连接烟感系统的热成像摄像机会传送实时画面到消控室,信号同步传输到区域性微消站平台,提升应急处置效率,实现‘灭早、灭小’的目标,提高了火灾事故的快速处置能力,实现智慧防患,提升小区电瓶车安全充电指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社区居民小潘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不能在停车时候使用打火机,“之前被提醒过好几次,都有点不好意思了,难为情。不过这样也好,减少了安全隐患。”
此外,针对不少电动自行车充电电价混乱等问题,文晖街道联合拱墅区城运集团及供电部门,率先实现电动自行车充电“价费分离”,即电费和服务费分离,同时积极让利于民,最大化压缩服务费,电动自行车充满一次电的平均费用从原来1元以上降至0.7元左右,降幅高达30%以上。收费模式也由“先付后充”调整为“实充实付”,即以实际用电量付费,减少居民充电成本。
小区居民蔡大伯对于小区电动自行车库的改造也是深有感触,“以前充电桩少,有些居民喜欢飞线充电,特别不安全,现在改造以后,充电桩多了,停车环境好了,电价也便宜了,充满差不多7毛钱,比起以前更加实惠了,大家也就不再飞线充电了。”
目前,文晖街道“流水系”小区(流水北苑、流水东苑、流水西苑)经过统计预计有电动自行车1700余辆,今年通过新建和改造充停场所28处,安装充电口889个,充电口和电动自行车比例已达1:1.5,已基本满足居民“就近充、便捷停”的基本需求。
此外,街道积极发挥区域微型消防救援站宣传教育职能作用,建立“一次警告、二次暂收、三次处罚”教育引导机制,深化“三联三化”奖励机制,发动引导广大居民提供违法线索、学习电动自行车充停规范,对发现存在违规充电、停放的电动自行车现场进行教育劝导,共同维护安全环境。
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扩大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覆盖面,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安全便民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