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优秀!拱宸桥街道微融媒中心入选

原创 拱宸桥街道、拱墅发布 浏览量

7月10日上午,全市融媒体一体化传播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会上,拱宸桥街道微融媒体中心获评杭州市2023年度优秀微融媒体中心,并在大会现场作经验交流。


图片

▲左二为拱宸桥街道代表领奖

图片

▲拱宸桥街道微融媒体中心成功入选2023年度杭州市优秀微融媒体中心


拱宸桥街道位处运河南端,拥有大运河地标拱宸桥和桥西历史街区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点,亦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因此,运河文化的丰厚底蕴,始终是街道推陈出新的基因,也是内容生产创作的核心。


图片


2022年起,街道重新思考微融媒体中心的定位、价值和方向,依托“拱宸”品牌进行了全面升级,不断提高辖区的辨识度、精致度和舒适度。改版至今,已生产原创文章235篇,视频78条,运河文化系列文章最高阅读量1.5万,“2024,拱宸桥初雪”多平台短时播放量累计超20万。线下,团队组织策划了“时空坐标下的运河·桥西变迁展”“运河拱宸茶集”等品牌活动,同步开展品牌营销和推介。


图片


街道级政务号只有明晰形象定位,才能加深共鸣、破圈传播,将权威声音有效传播到目标受众。


01

重构审美,重塑形象


街道从色彩、标识、表达三方面,重塑区域展示形象。有标准颜色:从江南运河与宋画中提炼专属三色——苍筤、赩炽、靛蓝,基于三色,延展形成一系列文字符号标识和简化图形标识,不论是线上发布平台,还是运河广场、桥西景区、各类公共服务空间,都在细节处塑造文化形象。有核心理念,提出Slogan“流动的盛宴·世界的拱宸”,结合视觉符号的不断强化,增强大众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口碑。


图片

▲拱宸三色色调视觉展示图


02

明确定位,权威发声


以微信发布平台为例,目前公众号关注粉丝2.6万+,平均每3个辖区居民就有1个关注,推文日均阅读量1000+。街道微融站也积极为央视、新华社等央媒,浙报、杭报、杭文广等各大媒体集团供稿,在省市媒体亮出拱墅声音。在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期间,街道作为城市侧采访线“运河时光线”,团队完成接待了21批次14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名注册记者,中央媒体报道110多篇次,境外媒体报道12篇,各类宣发全网点击量超过2300万。


图片

▲杭州亚运会体育记者团于拱宸桥上合影,盛赞运河美景

图片

▲亚运期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图片


内容是第一生产力,拱宸桥街道依托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结合受众审美习惯,创新传播模式,尝试将内容影响力真正变成品牌影响力。


03

深耕细作,多元触达


坚持内容为王、回归内容沉淀,努力在同类平台中脱颖而出。如微信发布平台打造新潮内容矩阵,相继推出“流动的盛宴·读”系列深度长文,千字左右文章探索“大运河文化与城市共生”的历史与实践;推出“远方”系列,展示邻里温情。从去年开始,围绕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探索建设“破局”栏目,以记者视角分析诸如菜市场门口交通治理、老小区停车难题等城市治理痛点背后的权责逻辑,让老百姓看得懂、理解透,让做决策有基础、有目标。


图片


04

携手合力,共创共赢


依托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厚积淀,挖掘桥西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丰富资源,联动策划系列品牌活动,聚集关注热度。如联合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策展“大运河的诗路”“岁月如歌”,各界好评如潮;联合《杭州映像诗》作者程方和程晓工作室,原创《不止桥西》系列形象短片,希腊中文网、美国侨报跟进报道,跨越国界、打动人心;联合“城市秘密”团队,在拱宸桥上点亮百盏电灯,一场惊艳的“时光之桥”艺术表达,让人穿越时空,沉浸在历史与未来、艺术与科技交融之中。


图片

▲“岁月如歌·大运河的邻里们”带我们回到那“燃情岁月”

图片

▲程方和程晓工作室推出系列短片《不止桥西》,并登上了国外社交媒体

图片

▲大运不竭 街巷无限,拱宸桥化身“时光之桥”

图片


微融媒体中心不仅从事新闻采写和报道,也承担着对地方品牌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的整体营销规划的职责。


05

文旅融合,沉浸体验


拱宸桥区域涵盖了5大国家级博物馆、2家专题性博物馆、20余项非遗技艺体验,文旅资源深入街巷里弄,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街道把握旅游高质量发展趋势,开发“拱宸”独特IP,将旅游元素串联成线,营造了一站式的文旅模式。央视《新闻直播间》2次专题报道,见证昔日工业区的融合新生,让“游在桥西”更具生命力。在亚运前夕,街道先后推出拱宸桥乐高积木、“不止桥西”文旅指南、盖章地图,并设计主题套色章、“万卷诗”笔记本等,在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街道也创新开启了运河边的“快闪书店”,深受青年一族喜欢。


图片

▲以“拱宸桥”为灵感,开展一系列文创产品


06

全案营销,全媒传播


3月,宁波路“老居民区里的玉兰花一条街”悄然走红,相关视频号浏览量10万+,“宁波路”是微博地标热度前10,小红书博主们以“美爆”、“江南第一春”赞美形容,笔记300余篇,成为了堪比法喜寺玉兰的顶流,也让这条名不见经传的老街焕发活力。背后是团队长达一年时间,深度参与宁波路街区建设,接续推出主题策划26篇、视频6条,策划邻里生活节2场、“玉兰集”主题展1场,完整反映宁波路新生。今年1月,宁波路美好生活街区作为“老邻里·新风潮”案例,单篇登上《人民日报》要闻版。

·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宁波路玉兰花“走红”小红书


图片

▲2024年1月5日,《人民日报》聚焦拱宸,聚焦宁波路,刊发《浙江杭州拱墅区搭建居民协商议事平台 改造听民意 老街面貌新》,记录了宁波路改造的全过程。


下一步,街道将坚守“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理念,继续以“文化为魂”,以品牌营销理念来运营微融媒体中心,以传播思维来策动拱宸桥区域发展,将“拱宸”打造成“最运河”融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