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畔的非遗传习饮茶好去处
近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启动首批省级非遗茶空间组织申报工作,从194家申报单位中,遴选确定了首批25家省级“非遗茶空间”。拱墅区“太音·瑶庐”省级非遗茶空间名列其中。
“太音·瑶庐”省级非遗茶空间
有怎样的故事?
快一起来了解吧!
杭州大运河畔“太音·瑶庐”是一家集茶饮、古琴于一体的人文茶空间,属于“非遗传习所+茶空间”型。日日古琴悠扬,一楼琴社习琴,茶香氤氲,二楼雅间饮茶,琴声长伴,茶琴体验合一,清新舒畅,“听琴、喝茶”是这里古雅隽永的日常。
该茶空间主营传统工艺岩茶、单枞,臻选风韵佳品,挑选古琴曲《寄隐者》《鹤冲霄》《幽涧泉》表达对茶的理解。茶,传递着中国文人隐士情怀,饮茶如饮山风;琴,涵养了淡逸人生修身养性,品琴似入山水,“琴茶皆美、高妙在天然”。
非遗项目
古琴艺术(浙派)
古琴斫琴技艺
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
非遗茶空间地址
杭州市拱墅区大兜路260号201室
(太音琴社2楼)
在琴与茶的交融中,感悟琴风茶韵,浸润于洁素的诗情画意。“太音·瑶庐”的茶叶品质上乘,每一款茶叶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制作,武夷与乌岽,灵峻秀峰,山冷云空,魏晋风骨犹存。“太音·瑶庐”的茶师淳朴天真,能够引领客人在琴的悠悠古调中品味到最纯正的茶味。
作为省级非遗茶空间,“太音·瑶庐”不仅是一个品茶和听琴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运河畔的千年非遗,浙派古琴萦绕贯耳,摆放着精致的茶具和古琴,来访者可以在此品味香茗、聆听琴音,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高品质的茶艺和古琴文化体验,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太音·瑶庐”积极助推文旅融合,精心打造了瑶庐剧场,不断上演跨界合作,除了定期举办茶会和古琴文化演出及讲座,让客人深入地了解茶与古琴的文化内涵,更邀请到中西乐器演奏家、跨界乐团进行艺术交流。此外,“太音·瑶庐”还因古风氛围浓郁,与传统妆造团队合作,共同推出了一系列以古典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妆容和服饰体验。
除此之外,拱墅还有多家融合非遗的茶空间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老开心茶馆”非遗茶空间
“老开心茶馆”非遗茶空间,是一家融茶非遗、演艺、研学、旅游于一体且集展览观赏、公共教育、文化传习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场所,位于清代古建筑内,周志华、朱建萍等4位传承人入驻。茶馆常态化开展“茶非遗”活态体验活动,除了营造“曲音萦绕,茶韵飘香”的杭州老底子文化氛围之外,还在拱墅区茶研会的指导下,采用茶+传统插花、传统香艺、传统服饰、传统糕点等“茶+N”模式,开展小热昏学唱游、杭州话模仿秀、运河船点深度游等特色研学旅游项目。
非遗项目
杭州评话(国家级)
小热昏(国家级)
半山黄茶制作技艺(区级)
运河船点制作技艺(区级)
非遗茶空间地址
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路吉祥寺弄1号北面
“山毓水”非遗茶空间
“山毓水”非遗茶空间位于桥西历史街区,提供杭州特色的龙井茶及茶相关服务;围绕运河文化,杭州龙井茶各朝代特色,常规化开展茶及茶文化相关的各种活动;结合茶园与传承人的茶厂开展现场研学与茶旅活动;配合节气,非遗传承人会在茶馆开展剪纸与培训活动。
非遗项目
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人类非遗)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国家级)
浙派古筝艺术(区级)
义乌剪纸(市级)
非遗茶空间地址
杭州市拱墅区桥西直街75号
“气隐”非遗茶空间
“气隐”非遗茶空间作为拱墅区区级非遗项目:半山黄茶制作技艺及茶文化的重要传习场所,拥有茶空间300多方。面向市民、游客提供茶类销售服务,开展茶文化研究、普及、宣传等公益项目;区级半山黄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沈磊鸿,以及其他传承人结合以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日本京都大学等高校,研究、交流以茶为核心的文人茶空间。
非遗项目
西泠印社西泠印泥制作技艺(省级)
浙派古琴(省级)
扇骨制作技艺(区级)
半山黄茶制作技艺(区级)
印谱制作技艺(区级)
非遗茶空间地址
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路视界轩3-1-10
西湖区东信和创园5幢
“榴柴”非遗茶空间
“榴柴”省级非遗茶空间位于小河直街历史街区,拥有茶空间300多方。设有茶事活动室,整体氛围凸显非遗茶文化。集茶生活、审美意趣和人文精神于一体,提供茶器、茶点、茶礼、品茗等消费,与文创、研学、小河历史街区旅游等业态良性互动,将茶文化传播融入经营活动中。该茶馆邀请到了西湖区九里松的知名茶农楼桂平制茶师展示制茶技艺;常态化开展各类活动,定期在空间内进行制茶演示,举办茶艺表演、茶服展示以及茶壶、茶具的展览。
非遗项目
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人类非遗)
红茶制作技艺(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省级
浙派古琴(省级)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市级)
非遗茶空间地址
杭州市拱墅区小河直街9-3-4号
小河直街15-1号